肝癌是指發(fā)生于肝臟的惡性腫瘤,它包括原發(fā)性肝癌和轉移性肝癌兩種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說的肝癌指的是原發(fā)性肝癌。這種肝癌在臨床上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。目前我國的發(fā)病人員約占全球肝癌病人的55%,被稱為“癌中之王”。
因為體檢意識缺乏,早期肝臟腫瘤沒有疼痛等明顯臨床表現(xiàn),我國約85%的患者就診時已經(jīng)處于中、晚期,喪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。肝癌的惡性程度、病情發(fā)展之快超出想象。
介入治療是肝癌的重要治療手段,無論早期、中期、晚期都能通過介入治療的方法控制腫瘤生長,甚至消滅腫瘤,讓患者獲益.。
我們常說的肝癌介入微創(chuàng)治療,具體包括哪些?
一、經(jīng)皮肝動脈化療栓塞術(TACE)
目前已被國際上公認為不能手術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法,也是最為經(jīng)典的介入治療手段。它采用經(jīng)皮膚穿刺一個小口,將很細的導管直接插管至腫瘤的供血動脈,用碘油和其它顆粒狀栓塞劑阻斷腫瘤的血液供養(yǎng),起到“餓死”腫瘤的目的,同時高濃度的化療藥物聚集在腫瘤內起到“毒死”腫瘤的作用(局部給藥約大于全身給藥濃度的200倍以上),且全身毒副作用較靜脈化療明顯減少。
僅通過一個大腿根部針眼大小的創(chuàng)口,達到精準有效的治療目的。相較于外科手術——“動刀開胸開腹”,內科放化療——“殺敵一千,自損八百”,真正做到綠色微創(chuàng)治療的目的。尤其是針對無法手術切除的中晚期肝癌,更是一種不二之選。
目前TACE治療已經(jīng)被公認為中晚期肝癌的首選治療。甚至可逆轉部分患者肝癌分期,使不能切除的肝癌病例轉化為可切除的肝癌病例。
二、肝動脈置管灌注化療術(HAIC)
部分肝癌病變較彌漫,病灶范圍較大,且肝內多發(fā)門靜脈受侵犯,病變肝動脈供血不豐富的患者,預期TACE治療效果欠佳及肝衰竭風險較大時,可以考慮HAIC治療,通俗的講是在肝動脈內放置一根導管聯(lián)通體外,經(jīng)過導管持續(xù)不間斷灌入特定配比的化療藥物48小時,“毒死”腫瘤,達到控制腫瘤增大、甚至縮小腫瘤的目的。
三、肝癌消融治療
肝癌消融治療包括熱消融技術(射頻消融和微波消融)、冷凍消融技術等。熱消融是經(jīng)皮膚穿刺進入肝內病灶,利用高溫熱效應,通過組織中極性分子尤其是水分子的振蕩加熱肝組織,從而在靶區(qū)內引起熱凝固,通俗點說就是燒死腫瘤,能達到與肝癌切除、肝移植相媲美的根治效果。
尤其是對于單發(fā)小肝癌,消融效果可與外科切除相媲美。對于大肝癌或巨塊型肝癌,則可以將TACE治療與消融治療序貫、有機配合,特別是結節(jié)型、團塊型肝癌,同樣能大大提高腫瘤的完全壞死率,減輕TACE重復次數(shù)過多造成的肝損害。我院介入團隊在這方面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(jīng)驗。
此外,對于肝癌手術切除術后復發(fā)或肝功能儲備功能差不能耐受手術切除的肝癌患者,消融亦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微創(chuàng)治療方法。
四、局部放射治療(碘-125粒子植入術)
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指通過影像學引導技術(超聲、CT/MRI)將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直接植入到腫瘤靶體積內或腫瘤周圍,通過放射性核素持續(xù)釋放射線對腫瘤細胞進行殺傷,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。
傳統(tǒng)的外照射因放射野大、正常組織耐受量低,其療效常受到一定的限制。局部放射性粒子植入技術作為傳統(tǒng)外照射放療及化療的一種補充治療手段,具有近期療效好、微創(chuàng)、副作用小、安全性高的特點。
介入治療具有精準、微創(chuàng)、高效、適應范圍廣以及并發(fā)癥少等特點
對于早期肝癌患者,病灶大小合適,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首選外科切除;對于小于3cm的病變,如患者不愿外科切除或身體條件不允許外科切除,介入消融治療是很好的一種根治腫瘤方法,它微創(chuàng)、精準,一根針眼大小的創(chuàng)口,能直達病灶內部,完全滅活腫瘤組織,其遠期療效等同于外科切除,手術當天便可下床活動。
對于中晚期肝癌患者,以上多種介入手段聯(lián)合應用,成為目前最熱門的治療方法,很多肝癌患者因此獲得的非常好的治療效果;如果病變侵犯血管或發(fā)生全身多處轉移,介入治療結合靶藥物、免疫治療及中藥治療的綜合治療,能很好控制病變、延長患者生命。